《人民政協報》記者 照寧
6月5日,適逢世界環境日,由福建省廈門市一家民營新材料科技企業自主研發的一款環保材料——生物基膜材BOPLA宣告正式量產,率先實現國產化。
據了解,這款產品是一種以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聚乳酸(PLA)為原料,通過配方與工藝創新,運用雙向拉伸技術,從而獲得的生物基可降解雙向拉伸薄膜。
率先攻克這項技術的廈門長塑,是一家專注于雙向拉伸技術的科技企業,也是全球最大的功能性膜材BOPA(雙向拉伸尼龍)供應商。近年來,隨著國家對塑料污染治理關注度持續提高和禁止、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“禁塑令”的出臺,官方鼓勵全生物降解塑料替代產品的研發、推廣和應用,特別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創新,為BOPLA的研發、生產和銷售創造了有利的市場環境。
PLA是一種100%生物可降解和100%生物基來源的環保材料,在工業堆肥的情況下,可在半年內實現完全降解,被譽為“理想材料”。盡管PLA量產至今已經20多年,在眾多領域已開始廣泛應用,但是在雙向拉伸領域的技術一直未能突破。放眼全球,目前僅有國外個別企業實現規模化的產品供應,而中國BOPLA產品此前一直停留在研發和小規模試驗階段。
清華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所長郭寶華稱,聚乳酸(PLA)作為一種全生物降解材料,控制PLA的分子量及其分布、適宜的分子鏈結構、材料配方研發、薄膜結構設計以及拉伸工藝是成功開發BOPLA的關鍵和難點所在。對比其他加工方式,雙向拉伸工藝賦予PLA材料更高強度的同時,獲得更薄的薄膜厚度,使材料崩解和微生物侵蝕過程更易進行,因此能促進材料的生物降解。
廈門長塑母公司中侖新材負責人表示,此次生物基膜材BOPLA的規模化生產應用,將有效減少塑料包裝領域產品的碳足跡,其碳排放要比傳統化石基塑料減少68%以上。
業內人士稱,此次在該領域的突破,代表了中國在雙拉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水平,實現BOPLA國產化,推動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進一步普及化,有助于推進中國2030“碳達峰”與2060“碳中和”戰略目標的實現。
本文刊發于《人民政協報》第8937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