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剛送走了臺風“海葵”“鴻雁”
又將迎來臺風“鴛鴦”
無論臺風在哪里登陸都將給當地帶來嚴重影響
輕則斷水斷電、嚴重時還會引發洪澇等自然災害
面對突發性災害事件
應急食品的儲備成為必備項目
具體可以儲備哪些物資?
儲存方式又要如何選擇?
首先,要足夠數量。一般來說家庭中應按照人數來儲備最少3日至2周的水和食品。
其次,要有足夠的營養。災害時往往要比日常消耗更多的能量,所以食品要提供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滿足人體對能量的需求,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營養成份的均衡與多樣,避免因營養不良導致的健康問題。
再次,儲存的方式可以采用“循環儲備”。即保持日常食物持續儲備和消費的狀態,將食物與應急食物一起作為儲備食品,從最臨期的食品開始食用和消耗,并根據消耗的量隨時加以補充。
隨著食品企業在食品本身以及食品包裝的創新升級,通過包裝科技延長保質期限,讓多元化的“非常食”同時兼顧了健康與美味。以下是「家庭應急食品推薦」,請馬上收好!
(1)便攜水袋
俗話說:斷電不可怕,可怕的是斷水。災害來臨時,最重要的是保證水的干凈、安全,沒有細菌和寄生蟲。選用含長塑優耐膜®材質的便攜水袋,承重性優異,8L/10L都不在話下,具有抗壓抗摔等優異性能,不易破袋,除了居家應急儲水還可以用于戶外露營儲水等場景,不用時折疊收納,不占空間。
(2)面包、燕麥棒等。
面包、燕麥棒等能量食品,既有休閑零食功能,又具有一定的代餐作用。長達3個月以上的保質期讓其更高便于儲存。推薦購買使用長塑矢量膜®EHA®鎖鮮型膜材包裝的糕點,物理鎖鮮更健康。
(3)自熱米飯。
自熱米飯不用明火和電力,便可將冷飯加熱,臺風等自然災害來襲,在家斷水斷電也不用怕。里面的醬料包多使用尼龍膜復合鋁箔,阻隔性優異,可延緩內容物氧化變質。
(4)肉干、脫水水果。
牛肉干或牛肉棒,富含蛋白質,脂肪含量低,在良好包裝條件下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儲存條件。脫水水果是另一種儲存水果的好方法,擁有著足夠長的保質期和美味的口感。作為應急食品而言,能幫助人體補充其他所需營養。
(5)巧克力。
人體在應急狀態下會消耗更多的熱量,巧克力屬于高熱量食品,能夠較快補充人體所需能量。而且甜甜的食物既有助于緩解緊張情緒,出現低血糖時,還能充當“急救藥品”使用,可謂一舉兩得。
另外,救援界認為,災難發生之后存在一個“黃金72小時”,在保證食物和水的儲存后,我們還需要一些其他應急物資。
報警求生類:求生口哨、手搖充電收音報警器、逃生繩、防火毯。
急救類:繃帶、止血帶、各種規格創可貼、瞬冷冰袋等。
外用藥:碘酒、眼藥水、燙傷藥膏、消炎粉。
內服藥:退燒片、止瀉藥、保心丸、止痛片、抗生素、催吐藥等。
生存類:應急保溫毯,求繩、手電蠟燭、防風防潮火柴、衛生紙、消毒濕巾。
「有備無患」是生活智慧,但希望這些食物及用品永無啟用之日。